新丝路

字:
关灯 护眼
新丝路 > 三国之最风流 > 36 什伍

36 什伍(第2/3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域站定。

    荀贞心道:“我示好彼辈,本是图其勇力,倒是没料到他们比各里的里长说话还要管用。”

    里长虽然带着官身,但里民们与之同居一里、日日相见,见得多了,自然就敬畏不足。况且,各里的里长都是本里人,与大部分的里民们又或有亲戚、或为族人,有道是:“熟不拘礼”,何况亲戚、族人?里民们有时候不太把他们的话当回事儿也是有的。而江禽等人不同,一则是外亭人,二则“威名远著”,里民们难免会有惧怕。一旦惧怕,当然就听话了。

    用了没多大功夫,各里的里民都站到了指定位置,不复方才乱哄哄的局面,整齐了许多。

    江禽归来复命:“荀君,各里皆已站好。接下来怎么办?请吩咐。”

    当日在许家时,面对秦干、刘儒等人的到来,江禽的表现最愤怒,甚至拔了刀,荀贞一直以为他是个莽撞的武夫,此时见他三言两语便将诸里长、杜买、黄忠等人半晌没做好的事儿做好了,不觉对他刮目相看,心道:“小觑他了。”

    他是从前世穿越来的,作为一个穿越者,作为一个“客人”,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养成了“彬彬行礼”的习惯,对着当时人、当地的土著,他总是保持着一种“客气”,而这种行为,落在别人的眼中就是温文有礼,比如高阳里的里长,就夸奖他是荀氏诸子弟中最有礼貌的人。

    但事实上呢?

    他会尊重长者,他也不会瞧不起操持贱役的人,但他的礼貌,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种态度,一种身为“客人”的自觉而已。他对亭中诸人、对里中诸人、包括对县里的人、以及刚才对江禽、高甲、高丙等人都是如此。不过这会儿,他却带了点诚意,笑对江禽说道:“江君只有手搏第一的雅号么?”

    “荀君何意?”

    “我看应该再给你加上一句‘良辅英才’才对!”

    江禽这才知道是在夸他,谦虚说道:“荀君谬赞,愧不敢当。只不过办了一点小事,哪里当得起‘良辅英才’?……,请问荀君,底下如何安排?”

    “我打算按军中编制,将里民编成一屯,分为各队。”江禽隐然是许仲朋党的头脑,为表示对他们的尊重,荀贞问他了一句,“你看如何?”

    “全听荀君吩咐。”

    荀贞叫了黄忠、杜买、陈褒、繁家兄弟,由他们簇拥着,来到对面的里民前边。江禽没有跟着过去,招呼方才分派出去的六个人回来,站在在舍门口观看。

    荀贞将诸里的里长请过来,和他们商议,先把自家的打算说出,说道:“既然要‘备寇’操练,那便不能没有编制。我准备按照去年郑君的做法,把所有的人按照籍贯分成队、伍,再从中挑选首领。诸君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正确的编制应该是按照兵种编制,虽说里民没有骑马的,都是徒步,也即步卒,但步卒也分好几种类别,有弓弩兵、重装步兵、轻装步兵,理应按此分别归类、编为队伍,但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,按此编制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因为这毕竟不是正规的军队,而且操练完后,这些里民也不可能住在一块儿,还是要各归本里的。所以,“备寇”的编制关键不在兵种,而在籍贯。

    诸里的里长都说道:“正该如此,我等没有意见。”

    去年只有五十余人,编成了一个队。今年近百人,可以编成两个队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本朝的军制是“部曲制”。

    最高为“军”,不常设,只在战时设置。其次为“部”,下辖五“曲”。再次为“曲”,下辖两“屯”。再次为“屯”,下辖两“队”。再次为“队”,下辖五“什”。再次为“什”,下辖两“伍”。最小为“伍”,以伍长为长,每伍五个人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各里人数不一,有如北平里这样三十个人,是整数的;也有如敬老里这样十几个人,不是整数的。按照各里的远近,荀贞分别将之编在一起,都凑成了整数。

    较之各里,安定里里民的兵器最好,衣着打扮最好,精神面貌也最好。

    荀贞先一一询问他们的名字、年龄。黄忠跟在他的身后,他每问一人,黄忠就记下一人,很快问过来一遍。荀贞注意到,其中姓史的最多,足有十人之多。此外又有单、卓二姓。姓单的最少,只有两三人。很明显,安定里中史姓是最大的宗族,单姓人丁最为微薄。

    姓史的都是史巨先的族人,他提议:“同族之间,比较熟悉。为便於训练,荀君何不按姓分什?”

    荀贞不想按姓分队。“同族相熟”一点儿没错,但也正因为相熟,如果将他们分成一“什”,被他们抱成了团儿,反而不容易操练。不过,他自有打算,对日后的操练早有了全盘的计划,不在乎眼下暂时的“分什”,所以没有驳史巨先的面子,顺着他的话说道:“史君所言甚是。便按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